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同音不同字、相似字很多。一些商家利用这种特点,故意蹭名牌、搭便车。
知名电商品牌唯品会就把唯品汇告了,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近日审理了这起案件。
唯品会成立于2011年1月20日,于2012年3月成功上市。唯品会享有“唯品会”注册商标权,且已成为驰名商标。一直以来,唯品会对外统称为“唯品会”,享有较高知名度。
而唯品汇则成立于2019年7月,晚于“唯品会”商标注册时间,且经营范围与唯品会高度相关。
唯品会认为唯品汇使用“唯品汇”字号构成不正当竞争,具有攀附“唯品会”知名度的故意,极其容易误导公众认为二者存在某种联系,请求法院判令唯品汇公司更改企业名称,并赔偿10万元。
唯品汇未参与答辩,亦未在举证期限内提交任何证据材料,但在诉讼过程中主动变更了企业名称。
法院经审理认为,对于注册商标、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案件,应当按照诚实信用、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权利等原则予以处理。本案中,根据唯品会提供的“唯品会”注册商标所获荣誉证书、相关商标无效宣告请求裁定书、广告宣传等证据,可以认定在唯品汇成立之前,唯品会商标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已具有较高知名度,为相关公众所知悉。
唯品汇将与上述注册商标相近似的文字“唯品汇”登记为企业字号,明显具有攀附他人商誉的主观故意。且双方当事人登记的经营范围均包括与销售相关的服务,具有市场竞争关系,使用“唯品汇”的企业字号,会使他人误认其公司与唯品会存在特定关联,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混淆。
因此,使用“唯品汇”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的行为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,构成不正当竞争,其依法应承担停止使用并变更企业名称、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。
在诉讼过程中,唯品汇已经更改了公司名称,因唯品会未能举证证明唯品汇公司因该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获利情况,或唯品会因该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所遭受的损失,法院综合考虑唯品会涉案商标的知名度较高,唯品汇的注册资本较少、主动在诉讼过程中变更企业名称、侵权时间较短,最终判决唯品汇赔偿唯品会经济损失4万元(含合理费用)。
判决后,双方当事人均未提起上诉,该案已依法生效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第五十八条规定,将他人注册商标、未注册的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,误导公众,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,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处理。
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主要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,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,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。
广州白云区人民法院法官表示,本案属于在后字号与在先注册商标的冲突问题,部分经营者为了攀附知名品牌的商誉,往往试图披上企业名称这一合法的“外衣”,利用商标和字号功能的相似性,注册与知名品牌极其相似的企业名称,引起相关公众的混淆和误认,从而攫取不正当利益。
但在审判实践中,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的是他人注册商标,即使正常使用企业名称而不构成突出使用,倘若使用字号具有攀附注册商标商誉的恶意,客观上足以造成市场混淆,亦会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,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法官提醒广大经营者,在生产经营活动中,经营者应当通过自身努力,提高自己商品或服务的质量,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,切莫违背法律和商业道德,做出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行为。
来源:南方都市报;记者:赵青 通讯员:刘娅;内容有编辑改动,仅做传播使用。